白马山环线公路——车神的诞生地
寻找重庆网红新景,武隆在行动,现推出第二集。白马山环线公路——车神的诞生地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y1341o2jtd7&width=500&height=375&auto=0&auto=1
航拍 武隆白马山环线公路
重庆极具挑战性的环线公路,当属武隆白马山,如果你来重庆,可以尝试挑战武隆的24道拐。白马山环线公路堪称武隆的“秋名山”,全长55公里,上18、中18、下18,共54道回头弯,弯弯有惊喜。
网友直呼:千万别走这条弯路,因为太特么爽了!
现在小编给大家全方位、立体化的剖析这条道路的来龙去脉
武隆白马山环线公路蜿蜒起伏直冲海拔1200米山顶,航拍发现重庆24道拐。
海拔1200米的天尺坪茶山小镇生态十足,是夏季纳凉的最佳去处。
白马山生态旅游示范公路坐落在原始森林中。正是这条路打通了白马山的“任督二脉”,让这个区域的“潜能”逐渐凸显了出来。交通扶贫、旅游推广、电商服务等,都围绕着这条“生命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一条好路总能让人神清气爽
无论到什么地方,一条好公路总能让人神清气爽,这是希望和发展的象征。在市交委、市公路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隆区委、区政府通过多方渠道,筹集了2亿多元用于白马山的道路改造和建设。从2014年起,我区启动了白马山路网改造工程,全长55公里,路基宽8.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投资总额约2.5亿元。白马山路网的改造,解决巷口、白马、赵家等8个乡镇5万余人的出行问题。同时,根据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为将白马山片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区奠定了基础。从此,片区2566贫困户9017人将通过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充分发挥该路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海拔1200米的白马山上远眺武隆城区
公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从武隆城区出发,途径走马村、车盘村、豹岩村、铁佛村。一路穿行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山楂鸟在山林间不断穿梭 。汽车在弯曲的盘山公路上爬行,两旁群峰叠嶂,梯田错落有致,青山翠绿欲滴,缕缕白雾从山间冉冉升起。透过车窗向外眺望,盘山公路像条金色的腰带,从山脚下弯弯曲曲地飘了过来,飘到小河旁,伴着匆匆的河水跑了几步,忽然又躲进了西边的一片柏树林中不见了踪影......
新改造的公路并没有破坏植被,而是巧妙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不要岁月静好,只愿陪你到老。
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避免“大挖大填”。
每个人的心,都有一部分藏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
打造新的生态旅游示范路。
交通扶贫的标杆
在白马山环线公路边上,有电商便民店。依靠白马山盘山公路,山里的土特产通过电商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商便民店工作人员表示:“山泉养殖的冷水鱼、土鸡蛋、腊肉、笋子、核桃、香梨和一些名贵中草药这里都有,路修好了,商家收购主动进来了,电商店也开起了,销售渠道自然也就不是问题。目前,我们每个村都有电商便民店。”
云雾中的白马山,好似仙境。Baima Mountain Ring Road
It's beautiful
发展旅游交通是武隆交通的“第一使命”
路的变化改变了周围村民的生活质量,让大家看到了增收脱贫的希望。武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武隆成为重庆旅游的名片, “发展旅游交通,支持脱贫致富,是市交委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交通发展的精准定位,也是武隆交通的‘第一使命’”。
在旅游的带动下,武隆区近7万名村民依托旅游业实现了增收,成为全国旅游扶贫先进典型。武隆环境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旅游逐渐火热。近几年来,按照武隆旅游“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注重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公路网络,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有力助推全区经济蓬勃发展。(武隆旅游讯)
哪天骑自行车去征服一次
应该先到万银村才到走马车盘
走过
输的留下车标{:3_48:}{:3_48:}{:3_48:}
这明明是到兴顺的路怎么成了白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