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乌江.纤夫古道” 见证一段“纤夫”艰难坎坷经历
乌江流入武隆境内,峡谷两岸,壁立陡峭,滩险流急,上水行船,十分艰难,必须由纤夫拉扯,木船方能上行。为了方便纤夫拉船,历朝历代都十分注意修凿纤道。最早的乌江古纤道可上溯到巴人时期,他们逆江迁徙所用的船,必须以人力拉纤为主。由于乌江沿岸险峻,拉纤困难,迫使进入这一地区的巴人,不得不在沿岸开凿纤道。
根据纤道石刻记载,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四月初三(5月13日)在麻桐湾上边滩修凿纤道一条。
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为了促进川盐贩运贵州,又在螺丝岩凿成一条高约2米、宽约1米,长约200米的纤道。
光绪五年(1879年)在小角邦、猪头岩、牛屎滩各修有纤道一条。光绪六年(1880年)修凿万卷书纤道和白马红石桥对岸的石槽纤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导航委员会在整治乌江航道时,在铺设绞关的同时开凿了纤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则开凿了大溪河口、上边滩、下边滩、老君洞、小角邦、万卷书、鹿角子等纤道13处,总长1800米。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乌江纤道的整治,1953年突击整治了江口下段张家沱纤道,接着,将整治工作在武隆全境80余段纤道上铺开。当年枯水期完成了羊角碛至江口沿江纤道的整修。
到1954年1月10日,全境纤道整治工程结束。此次整治的纤道有大溪河、菜子坨、料石溪、滴水岩、铜鼓岩、牛屎滩、喷沱、枣子林、关滩、曲尺子、老君洞、簸箕凼、羊耳石、李家山、老黄崖、边滩、庙门滩、羊角、渣口石、沙湾、猫儿沟、板凳角、二合半、鸡公啄、佛座子、杆子湾、旗子背、南瓜石、烂船湾、谢香沱、峡门口、石坨、中嘴、蚕滩、滑石子、慌张背、铁销岩、黄桷门、叫化石、猴子堡、沙坨、猴子崖、卷棚、鹿子角、牛肋巴、糖房、新滩、蛇梁三背、马桑坨、倒崖子、木棕等,全长9650米。
女纤夫
“乌江滩连滩,十船九打烂”。
在滩险水急的羊角滩,不知道埋葬了多少船只和行船人。
这里的男人为了一家大小的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到头很少回来。
所以不少羊角女人为了生活,把牙一咬心一横,便在滩上拉船当起了女纤夫。
纤夫在世人眼里,原本一直都是阳刚的化身,脊梁汗水淋漓,嘴里咬牙切齿,劲往一处使,号子喊得山响。
而羊角女纤夫在雄性世界中,巾帼不让须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拍摄地点:重庆市武隆区乌江沿线
拍摄时间:1995年1月至2022年11月
涅槃吧凤凰 发表于 2022-11-8 22:44
我家老汉年轻时候就是在乌江边拉船,下到涪陵上到龚滩。
纤夫的艰辛,只有生活在乌江两岸的老百姓知晓,每当乌江两岸响起扯船吆喝声时,众纤夫的劲全力往一处使,用现代人的话语讲:“拉上水”。 辛苦了 人工开的路,一歩一脚印 我家老汉年轻时候就是在乌江边拉船,下到涪陵上到龚滩。 风景确实不错 美 辛苦啦 情景再现 川江号子喊起来 那时开凿纤道难度不下于修高速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