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迹 发表于 2016-5-25 16:19:31

【转帖】手机修图进阶教程之神器Snapseed

这个图标,几乎每个手机摄影爱好者都知道:


它是Google旗下的App。它免费,且安卓和苹果平台都有。它的很多功能你也能在Photoshop中找到。我为它的老版本写过8篇教程。现在,新版本的教程来了。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先解答一个问题,这也是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论中一位读者问过的:

为何不用电脑修片?

其实手机修片与电脑修片,殊途同归,都是对照片本身问题的修复以及艺术加工。

之所以讲手机修图,是因为手机的便利性远超电脑,更加容易上手。同样专业的蒙版和图层,在手机上显得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所以手机更适合新手熟悉整个修片的流程,培养正确的修片习惯,学习各种修片技巧。

另外别忘了,手机修图还很快,且易于分享,举个“🌰 ” :我可以在拍完马术,回家坐地铁的路上就修完这张照片。



修片过程不到5分钟,动动手指就可以搞定。
很好看?其实它一开始是这样的:



知道为什么跟摄影师说 “能给我原片吗?”,他/她会跟你玩儿命了吧……

Snapseed,也更适合作为你手机修片的起点。我会从其中的工具和滤镜两大分类讲起,为你展现手机修片的强大和方便之处。

今天会讲到的功能:

旋转、变形、剪裁、修复、突出细节。(最好按这一顺序来操作)
看起来多,其实都很好理解。

● ● ● ● ●旋 转
鉴于你可能是第一次使用Snapseed,所以我还是要啰嗦几句:打开主界面,并选好一张待处理的照片后,需要先点击右下角的这个图标:

然后才能看到Snapseed中的各种功能,事实上这些功能被分为工具(比较基础的非渲染调色的)和滤镜(夸张的大幅改变画面色调或细节的)两类:



在修片时,我们要从工具分类开始,所以先来看旋转:



旋转是拿到一张照片时,我推荐你先去做的一步。因为这是解决照片最常见问题——歪斜——的必要步骤。

在最新版的Snapseed中,点击并进入旋转界面后,手机会根据拍摄照片时同时记录的陀螺仪信息,对照片进行自动的水平校正:



但有时它并没有那么准确,你还是需要用手指在屏幕上左右滑动,来调节照片的角度:



记住!用旋转时画面中出现的网格线去对齐照片中的线条(如上图中的窗框),能更准确的确定画面是否水平。

此外旋转和其他有数值调整的工具里,双击数字,就能使其归零,例如双击下方0.36°,就能使其变成0°,这能让你方便地重新开始调整。



确认角度OK后,点击右下角“ √ ”符号确认调整参数,并返回主界面。

再次强调,先搞定照片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画面中有明显线条的照片:



● ● ● ● ●变 形

当你完成了旋转步骤后,点击对勾返回主界面后,需要再次点击右下角的图标:

然后才能选另一个工具。



变形,是一个处女座必备工具。

因为它是用来校正很多人所忽视的照片透视。

具体来说,观察马头边上的窗框,你会发现:窗框下边比上边宽,看起来不是长方形,而是梯形。这正是透视造成的,或者说,是因为拍摄时手机的高度低于窗户造成的。

这变形工具则能把这种透视现象校正过来:



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使用,让原本正常的照片具备夸张的透视效果——比如让美女的腿被拉长。(看到这我觉得很多男生都会心一笑)

上下滑动手指,除了垂直角度的变形,你也能校正水平方向的,效果如下图:



或许你已经发行,变形里也还有旋转,不过与之前那个旋转不太一样。

记住!变形会导致画面四边出现内容缺失,而Snapseed会根据相邻的内容进行智能填充。这样的好处是不损失照片像素,并且对于墙这种没什么细节的背景是几乎能完美填充的,但缺点是:对于纹理丰富的建筑、不规则的自然景观,则行不通。

所以,无论垂直还是水平校正后,记得视情况对画面进行剪裁,去掉周围不自然的填充。

而旋转的话,通常还是用刚刚介绍的独立的旋转工具更好。

建筑摄影中,这种校正透视的应用非常常见。尽管很多人会不习惯,但我要说,去习惯吧,因为这是专业建筑修片应该掌握的,还能替你省下移轴镜头的钱不是~



除了Snapseed,像SKRWT这样的App能更好的完成这一校正。这里有篇相关的文章:SKRWT教程

● ● ● ● ●剪 裁


刚才提到了剪裁,它很简单,但是顺序很重要:

记住!剪裁应该在旋转、变形之后再做,原因是如果先做,可能会进一步缩小照片的尺寸,降低其分辨率。

拖动画面四角,你就能改变剪裁区域的大小:



此外,点击右下方的图标,你能看到很多预设好的固定的剪裁长宽比。比如常用的,

4 : 3多数手机(如iPhone)照片的长宽比,比较中庸的比例,适合多数题材。

3 : 2经典135胶片的长宽比,也是多数单反相机照片的长宽比,比4:3显得横向宽一些,同样适合多数拍摄题材。

1 : 1经典120胶片的长宽比,比较文艺的一种比例,某些情况下能让照片更为紧凑,个人认为更多适合人像,但有时用于风景和静物也不错。Instagram上有大量的正方形美图。

16 : 9传统电影和多数显示器、手机屏幕的比例,适合将照片裁切做成桌面或壁纸。很狭长的画面更适合风景。用这个比例去剪裁人物照片时,要注意拍摄时有足够多的上下留白。

记住!非手机原生长宽比的裁切,都会将照片裁去一部分,也就是降低图片的尺寸。剪裁区域太小,将会导致裁切后画面细节比较粗糙,这与数码变焦的结果很相似。

● ● ● ● ●修 复



修复,也就是污点去除功能。这是强大的Snapseed中,最弱的一个功能,但有时也必不可少,比如你碰到了一面很脏的墙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虽然它可以将你手指涂抹过区域的信息,自动填充覆盖为周围的信息。也就是污点去除。但是,这个区域大小是不能更改的。

所以要想进行精细的污点去除,你需要先将画面放大,这样笔刷相对就小了。



记住!像修复、抠图、蒙版这样的操作,笔刷越小越能获得精确的修片结果。无论手机还是电脑上都是如此。
此外,Snapseed中的修复对于小污点效果很好。



然而对于大污点……无能为力




● ● ● ● ●突 出 细 节



其实吧,这就是锐化,我们为什么要对照片做锐化?是因为像马的鬃毛、窗户铁丝这些细节的轮廓,通常越分明越好。

在Snapseed里,分成2种类型的锐化:结构、锐化。

我们直接来对比下它们的不同,首先看看锐化前的照片:



上下滑动手指,选择结构,然后再左右滑动手指,分别将其数值设为+100和-100:



你会发现结构除了能增强原本画面中的轮廓,还能让原本光滑的墙面出现很多看不出的细节。也就是让细节增多。这听起来不错,实际却容易让画面显得过于夸张,说难听点,就是显得很脏。

说起来-100这个数值能减少画面细节,估计很多人会喜欢用它来对美女照片进行磨皮吧,不过我建议数值也不要做得太高,否则会让皮肤像塑料一样过于光滑。

与之相比,锐化这种模式就温和得多:



即使数值为+100(锐化没有负值),原本干净的墙面还是很干净。

记住!突出细节中的结构,无论正负,数值都不要设得太高,特别是对于蓝天、湖水、白墙、人像这样本身有光洁表面的照片。而锐化,则可以将数值适当调高好让画面中人物毛发、衣物、叶子、建筑等物体的轮廓更分明,更具立体感。

● ● ● ● ●

以上,尽管我们还未对照片进行任何的调色处理,但已经解决了照片原本的歪斜、透视、污点、长宽比和不够锐利等问题。
经过这样的基本工具处理,这张照片才成为了一张合格的素材照片,就好像是在炒菜前,对食材进行了必要的择捡、清洗和刀工。
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Snapseed中真正强大的地方还在后面,我会逐一讲给你听。

注:关于锐化顺序的一点说明

其实,无论是手机修片还是电脑修片,在正常的多步骤修图中,其实突出细节(即锐化)应该在最后做,也就加完其他工具或滤镜效果之后,临保存图片之前进行。特别是对手机来说,其他滤镜效果很可能会冲淡锐化的效果。本文之所以将其放到这里讲,一方面是为了将Snapseed按照工具和滤镜两大分类来讲述,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在修片时,经常会在Snapseed中完成上述几步后保存图片。

                  

灰迹 发表于 2016-5-25 16:23:47

撑起1幅佳作的7个支点,你知道吗?- Snapseed新版教程(2) | 一点技巧



和我之前讲的一样,上面这张也是使用了Snapseed得到的。
似乎没人愿意关注照片最初的样子,也懒得看最初的也是最关键的几步调整。就像上面照片经过Snapseed处理后的样子,看起来就不那么抢眼:



很普通?是的。但它是在原片基础之上,找回了暗部、高光细节,并修正了色温的结果。就像上一节课我讲的,它成为了在“烹饪佳肴”之前,那“洗净切好”的食材。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调整步骤。

今天我们只讲一个工具:

调整图片

但其实你会掌握到下面这7个关键参数的用途: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氛围、阴影、高光、暖色调

● ● ●操 作 逻 辑
首先,我们还是要点击这个符号,来选择Snapseed中的不同功能:

今天讲的调整图片工具,长这副模样:



很朴素,但是却是Snapseed中最为专业的工具之一。因为它掌管着一张照片在基础调整过程中最重要的7个选项: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氛围、阴影、高光、暖色调
不过在此之前,你可能会有点蒙圈,因为这个界面下啥都没有。别急,用手指在屏幕上滑一滑,就会有惊喜:



上下滑动,可以调出不同的项目,也就是今天要讲的7大调解选项。而要改变其中的某一个选项的数值,则需要左右滑动手指:



滑动操作,很简单对吧,好,下面来看看这些选项的作用。
● ● ●7 大 选 项
我们逐一来讲解它们的作用。



顾名思义,亮度就是对画面明暗的调整。
把太暗的照片调亮,太亮的压暗,似乎道理很简单。但是,调亮到什么程度?压暗到什么程度呢?除了观看屏幕上图片的细节,在Snapseed中还有一个小工具可以帮上忙。

点击调整图片界面左下角的这个符号:
它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个像起伏的山脉一样的图形,就是大名鼎鼎的“直方图”。



尝试调亮或压暗画面,你会发现直方图的山峰也会跟着移动。当山峰太靠近右侧,则说明画面太亮,特别是到达右侧的山峰已经没有了下降的山坡时。同样的,太靠近左侧,就是我们常说的欠曝了。

记住!在调节画面亮度时,直方图是你判断画面是否过曝或欠曝的重要依据,是除了你的眼睛之外的第二把标尺。




对比度,是一个与亮度、细节、层次,甚至与轮廓的锐度都有关的选项。听起来很玄,我们不妨直接来左右滑动手指,看看把对比度调高或调低是什么效果:



太高的对比度,能让照片显得明暗反差强烈,猛一看不错,仔细一看细节会有过曝和欠曝,也就是画面细节受到损失。在有天空这样渐变过渡的图片中,过高的对比度还将使天空出现一层层的分层。太低的对比度,会让照片显得灰突突的,层次提升,但画面看起来观看效果不佳。所以:
记住!谨慎起见,对比度的数值正负方向都不要调得太多,建议在+20以内,或-10以内。




这恐怕是这7个选项中最好理解的一个了。饱和度,就是画面色彩的浓/淡程度。


就直说了吧,饱和度-100,照片就变黑白了……
+100,照片会变成美艳无双的凤姐……呃……所以:
记住!饱和度和对比度一样,都不要调节得太过分。特别是对风光、花卉照片,太高的饱和度将会损失照片的细节,尤其是红色物体的纹理细节。




氛围……这是我自己都很难解释清楚的一个选项,却又是修图时最常用到的一个。简言之,氛围是对画面不同区域对比度、饱和度、亮度的综合调整。



提高氛围,照片会显得细节十分丰富,且色彩更为突出,现场的色彩感(比如通过色彩传达出的温暖感或高冷感)都会得到增强。降低氛围,照片会显得对比强烈,但这与简单的对比度又不同。偷个懒说,降低氛围,照片会有点森山大道。通常来说,修片时把氛围提升在20左右,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上面那些选项比较普通,好,现在牛X的陆续来了。
高光,就是只针对画面明亮区域进行的亮度调整。

很多人把高光理解为一种抢救性的调整,认为有事儿没事儿降低一点最好。这在大光比场景中是正确的。但对有些被摄物体,适当增加高光数值,也就是让亮的更亮一点,可以让画面中本身高调的物体更具质感,比如图片中马的毛发。



但高光并不是万能的。
记住!对风光照片和静物照片,调低高光能找回细节,但对于已经曝光过度的照片,高光的作用很有限。所以,前期拍摄时避免曝光过度,非常重要!




有了光,当然就要有影。而相对于高光,阴影就是只针对画面暗部进行亮度调整的选项。



和高光一样,阴影的意义在于只针对画面的一部分进行亮度调整,而不改变其他区域。也就是比亮度调整更为智能,也避免了对画面全局提亮造成的曝光过度,或对照片全局压暗造成的曝光不足。

记住!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都更容易通过增加阴影数值,从暗部中找回细节,而不容易通过降低高光数值从亮部找回细节。所以在拍摄时,我们宁可略微欠曝,也要避免过曝。这就是:“宁欠勿过” 的曝光原则。




如果你知道RAW格式照片,那么一定也听过色温这个概念。RAW比JPG照片更好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可以无损更高照片的色温。
但其实,通过Snapseed,手机拍摄的JPG格式照片也可以轻松更改色温,比解码RAW更快捷方便。

哦,对了,你可能会问什么是色温。过于科学的解释只有技术宅能看到,你只需要记住,这是色彩传达给你的温和或冰冷的感觉就好了。具体见下面的对比图:



暖色调调整里,正数代表让画面偏暖,也就是偏黄。负向调整,也就是负数,代表让画面偏冷,也就是偏蓝。
换句话说:对于风景照,你可以通过降低暖色调数值,让天空更蓝。对于人物照,你可以通过增加这一数值,让照片看起来更温馨。

记住!对于一个场景,色温是存在一个准确的固定的数值的。但对于摄影人来说,更应该考虑的是希望传达给观看者怎样的视觉感受,而非数值上的准确与否。

● ● ●带 着 目 的 去 修 片
好了,我们已经讲完了7大关键的照片调整选项。那么对于上面那张照片,我最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呢?或者说,我为什么做如下数值的调整呢?



原因是:这是一张烈日下拍摄的照片,本身画面对比度就很强。所以对比度做了-20操作,让层次更丰富,避免阴影太暗、亮部太亮。高光和阴影数值的调整也基于这个目的。氛围+17进一步提升画面细节和色彩表现。暖色调-14,让天空更蓝一些。

这就是调整这张照片的思路,也应该是你在调整一张照片前,事先考虑好的事情。不过,考虑不这么周全也没大碍,滑动手指试一试,选一个最喜欢的效果,也是手机修图的惬意之处。
最后重复下,双击数值,可以使其归零。还有,今天讲的这些调整选项,你在Photoshop这样的专业软件中,也能找到。


灰迹 发表于 2016-5-25 16:27:48

亚当斯也会爱的手机功能 - Snapseed新版教程(3)| 一点技巧

而手机,让我们的摄影特别是修片之路轻松了许多。
你听说过 安塞尔·亚当斯 吗?对,就是那个以风光摄影出名的美国老头。


他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创立了“区域曝光”这个理念。细说很复杂(多为胶片时代的术语),简单说它的核心就是根据画面中不同区域的亮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包括前期测光和后期暗房处理),以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虽然亚当斯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技术家,而非艺术家,但是,正因为他的区域曝光,让摄影得以精工细作,画面品质更上层楼。这样的局部处理也是如今摄影人通过渐变滤镜(GND)和PS中的蒙版去做的。

听起来很难?对于手机修片来说,局部处理恰恰是最轻松惬意的,因为一切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并且,手机上能做的事情,已经比亚当斯所处的黑白胶片时代要丰富得多了。举个例子:



在我看来,这张手机拍摄的照片,需要进行怎样的局部处理呢?
1 压暗桥墩之间的天空,同时提高这里的饱和度——这样才能凸显日落时昏黄的天色及其倒影。2 降低天空和海滩近处的色温——使之与日落的暖色形成对比。
用图片来说明就是:


按照这一局部调整的思路修片后,得到了如下的作品:



无论冷暖色调的对比,还是每一个区域的亮度,既有所夸张,又符合自然规律。那么,用到了哪些Snapseed中的工具呢?

今天我们会讲到3个工具:

局部、画笔、晕影

其中前两个是Snapseed的招牌功能。


● ● ●局部
我们还是要点击这个符号,来选择Snapseed中的不同功能:


首先要登场的是局部工具,长这副模样:




局部工具的界面和主界面很像,你需要首先注意的是下方工具栏,有一个蓝色的加号:
当它为蓝色时,点击画面,就会为画面添加上一个局部控制点:



上图中的那个蓝色圆点
这个局部控制点有啥用呢?

很简单,它是一个对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这3个选项的开关。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智能识别画面范围,只对画面中的一部分应用上述3项调整。
你需要通过2个手势来选取控制点起作用的范围:
第1个手势:双指开合的手势



其作用是局部控制点的范围缩放:

红色区域,就是只能识别的区域,上面提到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也只针对变红的区域起作用。


第2个手势:按住局部控制点并拖动由于这个手势比较简单,我们直接来看效果:



移动时,会出现一个放大镜,中间的十字标靶会告诉你现在控制点所在的精确位置。很多人还会忽略放大镜边缘的那个会变色的圆圈,其实,在智能识别区域时,色彩也是软件识别的考量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要想让Snapseed的这个局部控制点选得准,就要把控制点的中心放到最佳的位置。比如这里我要调节的栈桥柱子之间的区域。
这时再用第一个双指缩放手势,来确认即将调整参数的作用范围:



然后上下滑动调出不同的调整选项,左右滑动来更改它们的数值:



我对这个位置进行了降低亮度和对比度,增加饱和度的处理,以便让天空的颜色更饱满、层次过渡更连续。
可能你会发现,要想精确控制,那么一个控制点的范围就不能放得太大。

但如果我想对每一根柱子间的天空都做相似的调整怎么办?
答案是:点一下圆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拷贝,然后点画面其他位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粘贴。



听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当然,除了复制已有的控制点,你也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号,再点击画面其他位置。为照片添加一个新的控制点。如此反复,你可以为照片添加多个控制点。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独立调整,而不改变别的地方。

记住!控制点的范围一定要选好,宁可小而多点,不要大而一点,否则会让不需要修改的地方也被调节。对于明暗或颜色反差很大的区域,软件可以很好的识别,对于轮廓并不明显的区域(如天空、水面),则可能无法很好的识别区域的边缘,此时,就轮到下面的画笔登场了。

● ● ●画笔
记得本文一开始我说希望对照片进行的处理吗?
就是下面这几点:



虽然局部工具不错,但是并不能调整色温,而且要想一次只选中天空的一部分,也不太容易。所以更为强大的局部处理工具——画笔登场了。




所谓画笔,当然不是让你用笔去给照片添油加醋,而是用我们灵巧的手指控制处理的区域。
修改照片某部分的亮度、色温和饱和度,是画笔的专长。点击上面这个小图标,就能调出4个选项,选一个你要修正的,在画面上涂抹一下,你就会发现涂过的区域发生了改变。



其中加光减光和曝光稍有不同。
加光减光——让手指涂抹过的区域,亮的更亮,暗的更暗,相当于局部的阴影高光调节。曝光——手指涂抹过的区域,不分明暗,一起调亮或压暗。相当于局部的亮度调节。

色温——与调整图片中的暖色调功能一样。

对于本文中所选的图片,我首先要让桥下面更暗,饱和度更高。于是我把加光减光设为-10,然后用手涂一涂:



效果立竿见影吧。除了亮度,还可以选提高这里的饱和度,然后继续涂抹。



红色是涂抹的轨迹……呃,我涂得有点随意,对这张图而言这样的涂抹轨迹就OK。但,如果是边缘更为复杂,或是需要精细处理边缘过渡的话,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
记住!如果你想涂抹得更精确,一定要放大画面进行涂抹,这样涂抹的区域相对变小,也就是更为精准了。




你还可以点击眼睛符号,来让涂过的区域变红显示,以便更好的看出哪里还需要进一步涂抹,或是哪里涂抹多了。

除了亮度,对这张照片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天空和近处沙滩的色温,也就是降低色温——让这些区域更蓝,形成与天边日落暖色调的冷暖对比。


选择色温后,按数值左侧的箭头,将其变为-10,接下来就是在天空和沙滩上横向滑动手指去涂抹了,非常简单:



涂抹前后的效果对比:


这就是Snapseed,也是手机修图的乐趣之处,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以往在电脑上很复杂的操作。
● ● ●晕影

最后我们要说说晕影这个鸡肋的功能。之所以说它鸡肋,是因为它既简单且效果明显,又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缺点。




所谓晕影,有一个你可能更熟悉的名字——暗角。也就是压暗画面四角,以突出画面中心的物体。



就像上图所示,晕影的界面非常简单,与之前讲过的局部控制点类似,你只需按住并拖动画面中心的蓝点,就能移动中心不降低亮度的区域。同样的,双指开合的手势,可以让这个圈圈的范围获得更改。

上下滑动,你可以调节这个圆圈内部和外部的亮度,以增加或降低暗角的浓度,或是让画面中心更亮一些。


好像没什么问题?不不不,晕影有一个最大的毛病——会降低画面四周的清晰度。而且这个降低的程度还不可更改。所以,晕影这个工具,通常我不太建议你使用。

理由还有另一个:
记住!晕影,也就是暗角,并不能代替你拍摄时,通过构图、光影的选择所达到的对主体的突出作用。

并且暗角这东西原本是镜头的一种缺陷,是所有镜头厂商极力避免出现的。因此,不要盲目给照片加暗角,加得不好,只会让你的照片看起来不伦不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手机修图进阶教程之神器Snap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