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武隆人,毕业以后就一直就在外地工作,每逢过年过节,记忆中的乡愁,总会出现两个字“武隆”!
倒不是说不想留在武隆,举目望去,不知道能就在武隆干些什么,我也想为自己的家乡发光发热,奈何才疏学浅,这里可能不需要我!在外地朋友口中,我们这里可是旅游大县,世界知名,每每提及,他们都无不艳羡,可只有我知道,武隆虽美,但是消费水平中等偏上,工资水平养不活个人,更别提像我这样没有深厚家庭背景凡事只能靠自己的人,研究表明,重庆市年轻人才流失全国数一数二,可能不止武隆才这样吧!
在外辛苦一年,总有盼头,那便是回家过年,回到心心念的那个故乡,父母,朋友,欢聚一堂,诉说着这一年的喜怒哀愁,我依稀还记得,上一次武隆沿街舞龙,是我上初二那年的正月十五,满街人山人海,人们跟随着舞龙队伍欢笑打闹,手里放烟花,这是年味,如今归来,却再也找不到那一丝年味,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挂上象征着过年的灯笼,沿江两岸,也看不到绚丽的灯光秀,我朋友问“这是你说的旅游大县?”我却只有尴尬的连连点头。
武隆还不让放烟花的,我不知道是因为怕扰民还是怕环境污染,亦或者是大街上的房屋都属于易燃易爆的,当然,重庆市里也不让放,这我清楚,可是这么安安静静,朴实无华的武隆还是我心里一直想要回来的那个故乡吗?想我这样背井离乡的游子应该有好多吧,那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每次都满载希望回来,失望而走呢?我曾在别的某个地方过过年,每当跨年的钟声想起,满街到处是烟花的绚丽和爆竹的声音,那里莫不是不怕污染和打扰?那样的年味不正是每个人想享受的“年”吗?
后来,我悟了,我的故乡只适合养老,不适合奋斗吧,可是我也在想,如果我的青春都没在这里挥洒过汗水,等我老了我真的就能把这里当成了却余生的家吗?我的朋友,同事,圈子都不在这里,我老了就能在这里安逸的生活?答案是否定的,那……
越想下去越害怕,就拿我们村来说,十年前全村差不多聚集起来能有两百多号人,现在就只剩下零星的四五户人家还在坚守,其他的人要么去城里安家,要么去外地安家,因为村里条件差,人总归往更好的地方靠,这是自然法则。那如果十年后,二十年后,武隆还会留下多少人呢?突然我也开始动摇以后我是否还回到武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可怕的念头,但是这个念头总是经得起推敲!
我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武隆变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越来越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这样,但如果一个地方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那里我可以当成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