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武隆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254 人浏览分享

相伴至金婚:她守护瘫痪丈夫41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31137ewugk4vrgjrrpvkr.jpeg

全家福合照。

武隆区凤山街道红豆社区一处老居民楼里,时光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这里藏着无数寻常人家的故事,其中最动人的一段,当属张金芬和陈久林夫妇。从少年到白头,他们携手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自陈久林意外受伤瘫痪后,张金芬就成为了丈夫的“专属护工”,她用41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关于爱与责任的动人故事。

病榻前的相守

推开卧室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张靠墙的护理床,床尾紧挨着的就是张金芬的床,两张床靠在一起,像一对依偎的伴侣,诉说着半个世纪的相守。护理床的床头立着一根磨得发亮的竹竿,它是陈久林延长的“手臂”:勾一勾被子,按按电视开关。护理床床头的小桌上老式茶壶里插着吸管,陈久林能自己喝水。

房间另一角,立着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柜子,里面整齐码放着生理盐水、酒精、双氧水等药物,记录着漫长的护理岁月。房间陈设虽然老旧,却被张金芬打理得干干净净,空气中闻不到一丝久病沉疴的气息。77岁的陈久林精神矍铄,一头短发依然乌黑,牙齿也没有掉一颗。他开玩笑说:“之前有人进这屋来,看我躺在床上,还问‘你是感冒了吗,在这屋睡起’。”

陈久林如今的身体状况,离不开妻子张金芬多年的精心护理。“一早上水都要端两次,先把牙刷了,倒掉脏水,又端水来擦手擦脸,隔一天要给褥疮换一次药,这套搞下来每天早上起码要一个小时,还要给他洗头、擦身上、换铺盖……”更揪心的是,陈久林从胃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连最基本的饱饿感都已消失,张金芬需要不停地为他揉按腹部,才能艰难地帮助他排便。

最费力的事还属给陈久林翻身。他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坐都坐不稳,身上难免生褥疮,翻身时既要用劲,又不能压到伤口。张金芬叹气说:“翻身是最‘扎实’的活儿,得把被褥垫好,抵脚的也垫好,身体各处都塞妥当。他垫的气圈也不同,白天平躺着睡,用的是圆气圈;晚上侧着睡,就换长气圈。”

陈久林从小身体不好,有慢性支气管炎,他自己都打趣:“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当上兵的,从小每年都咳嗽,就招兵那一年没咳嗽,居然就考上了。”他冬天总觉得冷,孩子们就在卧室安了暖气片;冬天容易咳嗽,家里又备上了制氧机。去年他因肺大泡住院两次,输了8瓶白蛋白才挺过来。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张金芬的操劳,她说:“自从他生病后,护理的事一直是我经手。就算住院也是我自己来,护士没我这么细致。”

厄运突至,生活艰难

时光回溯到1984年那个噩梦般的一天。彼时,陈久林退伍后在刚成立的武隆运输公司担任汽车修理工。事发前一晚他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修理故障车辆。工作完成后,疲惫的他坐上了那辆修好的车返程。谁知车辆行至文复乡断头崖时突然翻车,后座打盹的陈久林被巨大的力量狠狠抛出了车外,从300多米高的盘山公路直坠入下方的乌江岸边。同车6人中,3人遇难,2人轻伤,唯有他重伤瘫痪。事发后家人带着他在涪陵、重庆辗转求医,两年后伤势才勉强稳住。

出事时,大女儿刚7岁,小儿子才3岁。“那几年很造孽、很造孽、很造孽,是要好造孽就有好造孽。”回忆起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张金芬至今仍觉苦涩,“娃儿听到别人喊爸爸就要哭,在街上看到走路像他的人也要哭。”那时的她,一边要照顾瘫痪的丈夫,一边要拉扯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四处做临时工维生,孩子的学费要找娘家借,过年才舍得买半边猪头改善伙食。

陈久林出事后,有朋友劝张金芬离婚重新组建家庭,她都没同意:“我是这么想的,结了婚他不要我是他的事,反正我不会离婚。”为了护理丈夫,她从120斤瘦到不足100斤,却从没说过放弃。陈久林髋关节的伤口四十多年没愈合,骨头一直露在外面,全靠张金芬细心照料才没烂穿。她买来竹签自己做成棉签,每天小心翼翼地伸进伤口清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饱含着她对丈夫深深的爱与不离不弃的决心。

从青春到白头

在张金芬的手机里,存着许多老照片,藏着夫妻俩的珍贵回忆。空闲时她总爱翻出来看:“这是他当兵时照的,这是我们俩的合照,这是那年照的全家福……”她至今记得陈久林入伍的日子——1969年12月18日,像记得自己的生日一样清楚。

陈久林服役时是一名工程兵,跟随部队转战各地,他参与过四川映秀电站的建设,也曾在葛洲坝水电站挥洒汗水。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给张金芬写信,一封封书信带着思念与牵挂,像是用文字牵着她的手,一同“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最让张金芬难忘的是1976年,陈久林当时随部队驻扎在河北迁西县,参与修建潘家口电站。难得的假期里,陈久林带着张金芬去北京游玩,两人手牵着手漫步在首都宽阔的大街上,那时毛主席还在世,他们也都还青春年少。“我们谈恋爱6年才结婚,在当时算很长了。”张金芬笑着说,“陈家条件很困难,我爸爸一直反对。后来有次我生了病,是他一直照顾我,这才让我下定决心嫁给他。”

1976年两人结婚,婚后的陈久林,是个十足顾家的好男人,每次回家都大盆小盆端着全家的衣服去河边洗,引得别人开玩笑喊他“耙耳朵”。张金芬在单位担任伙食团长时,也是陈久林默默拉着小推车,一趟趟帮忙送米送面。

回忆过往,感慨中总带着甜蜜。现在孩子长大成人,各自组建了小家庭,家里又只剩下老两口。如今的生活,虽然清贫简朴,粗茶淡饭,却也有滋有味。陈久林有时候躺在床上也唱唱歌,看看电视,玩玩女儿买的平板电脑。老两口在家有说有笑,他们这一辈子从来没为钱吵过架,可是摆龙门阵时总爱犟几句,有时候拌嘴生气了,又像小孩子一样很快就和好。

张金芬爱出汗,陈久林能碰到就会帮她擦,她夜里咳嗽,也有人第一时间关切她被子有没有盖好。陈久林时常对孩子们念叨:“你不拿给我吃都要得,要对你妈好,你妈是我们三个人的恩人。”这对老夫妻也常常带着历经沧桑的豁达互相打趣,陈久林有时说:“我想的是自己先走,给老伴轻松点,少拖累她几年。”张金芬则会笑着揭穿他:“别看他这么说,其实他是个怕死鬼哦!”言语间充满了默契与了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对夫妻用四十九年的相守,把爱写成了日常。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柴米油盐里的不离不弃,风雨半世纪,相伴至金婚,这份爱意早已比黄金更坚贞。(记者 陈思言)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1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武隆红豆社区,张金芬与陈久林携手49载,历经风雨、跨越厄运,以坚守书写爱与责任的磅礴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958

主题
  • 联系我们
  • 邮箱:523235989@qq.com(请把#改成@)
  • 电话:023-77772121
  • QQ客服 523235989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爱武隆 ( 渝ICP备17016571号 )

联系地址:重庆市武隆区鸿泰新居爱武隆办公室,重庆韵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2318举报平台

电子营业执照

GMT+8, 2025-8-18 07:28 , Processed in 0.151872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