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武隆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11 人浏览分享

明令禁止!别再被“零添加”忽悠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逛超市时

货架上“零添加”“不添加”的标签

是不是看得你越发心动?

 

图源:豆包AI

 

先别急!

今年3月

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手

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和9项标准修改单

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给这些营销话术踩了刹车

 

image.png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今天诚诚就来揭开

“零添加”背后的真相

 

13.gif

 

 

“零添加”标签为何被禁?

 

 

01

 

“零添加”≠绝对没有

 某些食品虽未主动添加防腐剂等,但原料本身可能自带防腐剂。

 以酱油为例,其“零添加防腐剂”的宣称可能仅代表未人为添加。然而,大豆在发酵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苯甲酸,而苯甲酸(通常以苯甲酸钠形式使用)本身就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因此,这类酱油中依然存在具有防腐功效的天然成分,“零添加”的标签容易对消费者构成误解。

02

 

制造焦虑,误导认知!

 “零添加”标签无形中给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号:“添加剂=有害”。这过度放大了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忽视了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例如,合理使用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反而提升了食品安全性。一味追求“零添加”,可能适得其反。

03

 

零添加”可能暗藏健康陷阱!

 为了达到宣称的无防腐剂效果,一些产品可能转而采用高盐、高糖、烟熏等传统但未必健康的方式来防腐或保鲜。

 例如,某款标榜“无添加”的番茄酱,其主要成分除了番茄就是白砂糖。长期摄入这类高糖、高盐的“零添加”食品,反而可能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风险,得不偿失。

 

 

 

 

食品添加剂 ≠ 洪水猛兽!

 

提到食品添加剂,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化学合成”“有害健康”的标签。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来源多样,天然亦是添加剂许多食品添加剂提取自天然动植物。例如:

 明胶(赋予果冻、软糖Q弹口感):主要来自动物骨骼、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类似于家庭自制的“肉皮冻”。

 茶多酚(常用抗氧化剂):直接提取于绿茶。

 

现代食品的幕后功臣 正是有了科学、合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们才能:

 吃得安全: 防腐剂延长保质期,降低食物腐败变质风险;抗氧化剂防止油脂氧化变质。

 吃得美味: 乳化剂让冰淇淋口感更顺滑细腻;增稠剂让酸奶质地更稳定。

 吃得营养: 营养强化剂如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疾病;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保障婴幼儿正常生长

 

 

 

 

如何科学理性地选择食品?

 

1

必看“身份证”:配料表

 strong>看长度: 配料表越简短,通常意味着成分越简单,添加的辅料和添加剂相对越少。比如纯牛奶的配料通常只有生牛乳。

 

 看排序: 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添加量由多到少降序排列的。前三位通常是该食品的主要构成,看清它们是什么至关重要!  

 

 

2

关注“体检报告”:营养成分表

 这张表直观反映了食品的核心营养构成。重点关注五项基础指标: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学会看每100克(毫升)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NRV%),这是判断食品是否适合自己的关键依据。

 

 

3

理性解读营销话术:警惕文字游戏!

 0蔗糖≠无糖:可能含有果糖、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其他糖分。

 

 0卡≠无热量:根据国标,只要每100克(毫升)食品能量≤17千焦(约4千卡),即可标注0卡。

 

 0反式脂肪≠ 绝对不含:国标规定,每100克(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0.3克,即可标注0反式脂肪。  

 

 

 

新规叫停“零添加”标签

绝非否定健康饮食的理念

而是为了终结误导性营销

推动食品标签信息更加真实、科学、透明

这恰恰是件好事!

它促使我们回归本质

真正的健康饮食

是建立在均衡营养、适度摄入的基础之上

是对食品成分的科学认知

而非盲目追求某个营销标签

 

以后购物

当“零添加”试图吸引你的目光时

请记住:转身!翻面!

仔细阅读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依靠信息而非看噱头做出选择

 

来源*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

来源:

 

发表于 1 小时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查惩处就对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1148

主题
  • 联系我们
  • 邮箱:523235989@qq.com(请把#改成@)
  • 电话:023-77772121
  • QQ客服 523235989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爱武隆 ( 渝ICP备17016571号 )

联系地址:重庆市武隆区鸿泰新居爱武隆办公室,重庆韵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2318举报平台

电子营业执照

GMT+8, 2025-9-22 19:10 , Processed in 0.13923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