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是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它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活化石”。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桫椤几乎灭绝。只有在极少数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现存桫椤极其珍贵,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我国将其列为受国家一级保护的八种珍贵植物之首。桫椤的生长、繁殖,对湿度、温度及土壤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生长环境极具特殊性,不能够移栽。 涪陵区江东桫椤发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据附近的村民介绍,他们有10多年没到有桫椤树及其附近的沟谷砍柴割草了。我在位于沟谷旁的半山穿行,其丛生的杂草几乎淹没了头顶。 早在2003年8月,涪陵区就建立了江东桫椤自然保护区,对三峡库区当时惟一发现的桫椤树进行保护。保护区主要以今涪陵区江东街道的金桃、骑龙等村所在的磨盘沟、马脚溪两条沟谷山地区域为核心,面积2500多公顷。保护区内的桫椤有6000余株、华南黑桫椤9000株。在2011年11月国家环保部,2012年2月重庆市公布的《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名录》中,涪陵江东桫椤自然保护区是我市58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磨盘沟、马脚溪的山间沟谷,桫椤树主要生长在沟谷东侧沿潮湿的坡地,以及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除多为散生于林缘灌丛之中外,磨盘沟还多为三、五株或数十株成片成林群居生长。保护区内的桫椤,树径多在20至30厘米间,树高逾4米(树干高近2米),枝叶长一般在1.5米至2米间。 这些桫椤树中,有一棵树径有30厘米左右,树干高近3米,顶端有枝叶近30支。在沿沟谷边,更多的是刚生长出土不久,还未成树成林的桫椤树苗。而这些小桫椤苗周边的杂草,早已被辛勤的护林人员清除。前来探访的市民、驴友也自觉地将垃圾带走,多在远处观其风采。 江东桫椤自然保护区,为人们研究物种的形成、植物地理区系,以及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