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安机关破获的涉及5省(市)的重庆武隆“5·21”特大制售特供假酒案查封现场,多达近30种标着“特供”等字样的近万瓶假酒被查获。
“成本价八九元钱的散装白酒,加个‘特供’的假包装,能卖上千元。”专案组成员、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刘臻欣说。
抓获涉案人员53人捣毁窝点12个
近期,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重庆公安机关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开展三次收网行动,成功破获涉及5省(市)的重庆武隆“5·21”制售“特供”假酒案,抓获涉案人员53名,捣毁特供假酒产、销、储窝点12个。
公安机关现场查扣“特供”假酒8796瓶,特供假酒包材180余种、85万余件,查明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彻底摧毁辐射全国的特供假酒犯罪全网络。
“第一次侦办这么大的食品类犯罪案件。”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刘臻欣说。
案件线索源于重庆市武隆区一家烟酒店。
当时,该烟酒店老板廖某被注意到有售卖假酒行为。在廖某一次进货后,武隆区公安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现场检查,查实廖某售卖假酒的违法行为。
民警发现,这些假酒并不是常见假酒,而是标识着党政军机关“特供”“内供”字样、假冒高端知名品牌的假酒。
精准刻画客户利用微信、打电话推销
警方经充分分析研判,认为该案背后可能存在着涉及全国多地的假酒制售网络,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联合武隆区公安局成立专案组。
在深挖廖某的进货源头后,犯罪嫌疑人陈某某、曹某设立的商贸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陈某某、曹某早年在同一家电商公司上班,2015年两人辞职成立公司,通过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等方式售卖食品、生活用品等,但销量一直不太理想。
2020年,在一次糖酒交易会上,陈某某、曹某结识了假酒中介杜某某、胡某、万某某。三人介绍可以用“特供”酒的方式赚取暴利,购买散装酒,灌装成“特供”酒。这种酒“故事性强”,中下级市场接受度较高,非常适合陈某某、曹某公司的销售模式。
在了解到“特供”酒的营销模式以后,陈某某、曹某立刻让公司业务“转型”,出售包括“特供”酒等假酒在内的各类白酒。因为销量好,业务很快做大,公司不断扩张,陈某某、曹某先后在多地开设分公司,设门店、建仓库,并派出骨干成员分赴各地牵头经营。
他们将客户精准刻画为“中年”“男性”“社交需求高”等标签,主要招聘35岁以下的青年女性作为销售人员,通过打电话、加微信等方式与目标客户取得联系,在聊天中按照统一制定的话术进行推销。客户下订单以后在网上付款,公司就近安排仓库发货。
至此,一个制假售假地下黑产网络浮出水面。这个网络已经形成了全流程的犯罪闭环,团伙化、专业化、职业化特点突出。
专项行动将成为常态化工作
查明犯罪链条以后,在公安部统一指挥和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专案组集中开展了三波次收网行动,全面摧毁了犯罪网络。
收网行动当天,刘臻欣等40多名民警抵达嫌疑人所在的产业园区,将涉案公司、仓库现场查封。
“公司20多个工位,每个工位都摆着假酒样品,周围货架上全是特供酒。”刘臻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