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县城机关、居民饮水依赖容量不到24 立方米的4口水井,每逢久旱不雨,井水枯竭,排轮站队担水,常有争水打架发生。
1952年,巷口镇人民政府先后用竹管、陶管引油房沟泉水供饮用。
1962年在冯家坡建容量1000吨的三合土水池1座,安装管道1000米入城。
1969——1970年,扩建水池容积为5400 立方米,后因水池地层下落,池身裂缝,蓄水受到严重影响。
1979年在油房沟取石板沟泉作水源,新建容积5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调整安装管道4050米。
1981年,在杉树林置浮船取乌江水,建二级抽水站一座,安装净化水设备。
1985年新建容积为150立方米的净化池两个。至此,全城安装输水管道5775.4米,日供水947 立方米。1985年供工业用水100470立方米。比1974年、1975年两年工业用水增加64270 立方米。
1996年,全县自来水供应企业1个(武隆县自来水厂)。
1998年8月,改制为武隆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县自来水公司),企业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
2003年6月1日,新建自来水厂投入使用;位于武仙路广东坡,利用县中心庙水利工程蓄水向县城居民提供饮用水,结束县城居民长期饮用乌江水的历史;总投资1860万元,日供水3万立方米。
2016年底,自来水生产量1544万吨。
2024年11月23日白笋溪路段,12月13日建设中路老水电局至山王庙路段,动工改造老旧水管。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叫花岩下的蓄水池,老街刘帮强屋门口的供水站,油房沟、木林岩、老农资公司、木船社、白笋溪哪几口凉水井。
拍摄时间:2024.11.23至12.27
视频:建设中路63号(老巷口区社)

图一:建设中路73号(老石油公司)

图二:建设中路67号(废品收购站)

图三:建设中路53号(老计生委)

图四:建设中路59号(老外贸局)


图五、图六:建设中路63号(老巷口区社)

图七:建设中路63号(老巷口区社)

图八:建设中路59号埋在地下的老旧铁制水管(老外贸局)


图九、图十:建设中路59号挖出来的老旧铁水管(老外贸局)

图十一:原武装部保留完好的蓄水池(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