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春节 让文化传承与文旅经济同频共振
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赞誉。增强了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让中华儿女更深刻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其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团圆等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独特的文化力量。也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春节于中国人而言,是一年里最为重要的节日。无论路途多远、行程多累,人们都会从外地奔赴家庭,感受亲情团圆的温暖。从筹备年货,到共享年夜饭,再到守岁迎新,处处充满着人情味、烟火味,也洋溢着满满的仪式感,饱含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中国人心中的根,是情感的寄托,亦是我们永恒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海两会期间,全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的目标被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纷纷亮相。年夜饭“吃+游”套餐,将美食与游玩完美融合,让游客在品尝佳肴的同时领略城市风情;“沪派江南”试点展现独特地域文化魅力;跟着赛事微旅行更是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效仿,推出各类特色活动,共同推动春节文化与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
这些举措还促进了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打破了行业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如今,传统过年方式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旅游的方式过年。大年初一清晨,一家人便轻装出发,近游赏景,随心而行,停停走走,享受一场说走就走、游山玩水的新春之旅。
仙女山的皑皑雪景,天生三桥的雄伟壮阔,芙蓉洞的地下奇观,白马山天尺情缘的浪漫风情,每年春节都会吸引着众多游客,而遍布武隆的乡村游也深受游客青睐。
游客旅游过年的热潮刺激消费增长,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强大产业集群效应,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繁荣。
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文旅经济同频共振?
首先,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春节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例如,打造具有武隆特色的春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游客在武隆度过一个独特而难忘的非遗春节。赋予了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
其次,结合旅游通行卡的推出,设计多样化的套餐。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包括与当地特色餐饮业、民宿的合作优惠,增加通行卡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再者,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春节文旅线路,形成规模效应,拓展客源市场。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加大对我区仙女山雪景等特色资源的精准营销,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春节申遗成功及旅游通行卡的推出,为我区旅游业带来巨大机遇。一方面可以唤醒老百姓对传统习俗的重视,让过年形式更加多样;另一方面,也可以反过来增加对很多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应当全力把握这一契机,使文化传承与文旅经济深度交融、同频共振,推动文旅产业的繁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书写属于武隆的华丽篇章!
